信普招聘--招聘应聘面试技巧专题网站

梦想照进现实

求职定位 2016-01-18 11:11103

初冬的哈尔滨寒气逼人,中午近11时,道里区经纬十二道街的山东高庄馒头店门外早已排起了长队。 居民李阿姨说:“我在高庄馒头店买了五年多的馒头了。她家馒头筋道实诚,还有面味。豆包皮薄馅大,可好吃了。”

这家口碑颇佳的山东高庄馒头店,是哈市第一家具有单一馒头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,老板娘叫张秀丽,是一位来自山东郓城县的农民工创业人。 从最初的推着小车在早市供顾客免费品尝,到如今的顾客盈门,讲信用、保质量,是张秀丽十四年来不变的坚持。

1994年,17岁的张秀丽跟随奶奶从山东农村老家来到哈尔滨学美发。1998年她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开了一家美发店。然而第一次创业并没有成功。“我从山东来,就应该带来点家乡的特色。”2001年张秀丽盘下了一个面食摊,开起了山东高庄馒头店,开始了第二次创业。她专门从山东请来蒸馒头能手,可是蒸出来的馒头就是没有老家高庄馒头的味道。为了找出原因,张秀丽每天早上都推着三轮车到友谊路早市上,免费给路人品尝馒头,大部分路人的反映都是她家的馒头太酸了。原来是山东和哈尔滨的水质不同,山东的水本身就有碱,而哈尔滨的水呈酸性,需加碱才能中和酸味。

随着张秀丽的馒头越做越好,知名度也越来越高。“我敢拍胸脯说,我的馒头个个都是三两半,面粉都是直接从厂家运来的特等品,一点食品添加剂都没有。”要蒸出好馒头,张秀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,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制定。

“山东高庄馒头”越叫越响,张秀丽成了经纬街一带远近闻名的“大明星”,周围邻里没有不知道她的,而张秀丽的亲切、热情、开朗也颇受邻里的喜爱。

考虑到自己的大部分顾客都是退休的老年人,天冷路滑以及上楼下楼的不方便,与其让他们走这么远过来,不如去给他们送货。2010年,张秀丽专门在食品袋上印上了自己的电话,哪个大爷大娘想吃馒头了,她就骑车送货到家,有时甚至还要坐好几站的公交车去送货。

去年过年的时候,有位80多岁的姓程的大爷给张秀丽打电话订馒头,程大爷家住在尚志大街东端,坐公交大概有5、6站那么远。张秀丽没有任何迟疑,抓紧赶在午饭前把馒头送到。但是在大爷家楼下等了很久都没见有人来取馒头,冻得张秀丽直跺脚。过了一会张秀丽看到一个坐轮椅的老大爷从门洞出来,一脸的歉意。原来因为过年程大爷家的保姆回家了,儿女不在身边,程大爷一人乘坐电梯不方便,生活也很不方便。后来张秀丽每周都会过来给程大爷送几个馒头,有时候还帮大爷理理发。“做馒头要有良心,做人也是如此。”张秀丽说。

随着馒头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,2010年在道里区工会的帮助下,张秀丽顺利获得贷款,现在她已经拥有了一家300多平的加工厂。张秀丽的加工厂里都是下岗职工和残疾人,并提供免费的吃住,“我只希望尽我所能,帮助一些人。”张秀丽说。

除了接收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在加工厂里上班,张秀丽还向身体有残疾的人传授她的创业经验。井街早市上腿部有残疾王湘滨,协角街早市的残疾人夫妇赵东发和张秀芝,都是在张秀丽的帮助下开起了馒头摊。张秀丽每天早上给他们的摊位送货,并帮他们一屉一屉的摆好。并且给他们的价格就是本钱价,中间没有任何差价。如今,井街早市和协角街早市的馒头摊生意也非常红火。

提起这位老板娘,加工厂里的工人们都赞不绝口。60岁的孔阿姨说:“我在这都干十年了,我们从来没红过脸。她就跟我姑娘似的,给我买水果买衣服。上周我感冒,给我买药,还特意找了上门静点。”

今年3月,从安达到张秀丽店铺打工的小王,凌晨两点突发阑尾炎,张秀丽和丈夫带着小王直奔医院,帮付了1万多元的手术费,悉心照顾小王直到他痊愈出院。今年11月,工人孔大叔的爱人检查出胃里有疙瘩,张秀丽二话没说,给孔大叔拿了5000元钱,让他赶快带爱人回去看病。“我这的工人大部分都四五十岁,这个年纪的身体比较脆弱。都是从农村出来打工的,我希望他们都好好的,健健康康的!我们一起快乐的给大家蒸馒头!”

从2001年创业之初,每天1袋面粉都用不了,到如今每天至少40袋面粉都供不应求,这热气腾腾的馒头背后,张秀丽用的是良心,是诚信,是务实肯干,也是品质的坚持。从一名普通打工者到加工厂的老板娘,站得稳,走得实,张秀丽的创业梦一步一步地照进了美好的现实。

标签关键词:

 备案号:沪ICP备13004700号-1